2023夏季达沃斯|中国经济是否将迎来强劲反弹? 观点
来源: 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7-02 14:12:43

6月27日-29日,2023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中国天津召开,主题为“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此次会议汇聚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政商学界精英领袖,也是自2019年以来夏季达沃斯首次回到线下举行。


(资料图片)

面对当前世界低增长、生活成本高涨、地缘政治分化加剧、不平等扩大以及气候和自然危机日益严重,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旨在通过搭建对话、呼吁创新与恢复合作的方式,应对共同挑战,重振全球经济增长。

今年4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速达4.5%,在全球表现抢眼。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在发言中表示:“预计二季度增速将快于一季度,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日前,已有多个国际机构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世界银行预测上调至5.6%、花旗上调至6.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曾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为其他国家发展注入动能。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本届夏季达沃斯中感受到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视,多国官方决策者认为中国将在带领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的增速目标是中国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实现强劲反弹?不再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对中国经济应该有着什么样的想象,经济增长会主要围绕哪些领域?在极具变化的地缘政治是否会进一步对中国造成影响?

制造业等待升级

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强项,在走出疫情影响经济复苏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规模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总和。在本届达沃斯,亚洲与中国制造业的复苏与繁荣成为重点议题。

在“亚洲制造业复苏”论坛上,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表示,自从加入WTO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发展出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则指出,制造业所提供的广泛就业机会,让不同层面的人员都可以参与制造环节,被雇佣者在工作岗位上受到持续不断的教育训练,成为稳定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

但过去五年间,国际经贸环境变化显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低迷叠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各国产业链的本地化、区域化布局。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放缓,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国转移被视为一种趋势。尤其在2018年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对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部分企业将制造业迁往成本更低的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

对此,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人力密集型的工作会从高GDP国家转向低GDP国家,是经济上的自然规律。“中国人均GDP从300元增长到万元,如果还做当初300元时的事,一定是高成本项目。”

而且,制造业的部分迁出并不意味着中国将丧失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位置。世界经济论坛曾在《为什么全球制造业仍然离不开中国》一文中称,相较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国的劳动力虽然标价更高,但生产力也更为突出。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具有高水平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先进的制造生态系统,意味着其制造业供应链几乎能够掌握制造产品的每个步骤。这既成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较优势,也成为未来数十年中,亚洲其他国家制造业的战略方向。

亚洲制造业复苏”分论坛现场图片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公众号当然,在扑朔迷离的地缘政治与现实的国情下,中国制造业也亟须升级与转型。从制造业企业角度,李东生提出,在全球化发展模式上,中国制造业要从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能力,企业要探索海外经营的本土化。“在海外本地设计、生产、销售给本地消费者,做好本地化服务,这同时也可以带动国内供应商在海外共同发展。”

另外,李东生还指出,当前中美间的大国博弈使得地缘政治风险升级,中国获得高技术生产资料的难度加大,在基础工艺、装备、工业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存在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因此中国制造业亟须转型升级,在更多产业领域突破“中等技术陷阱”,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

对此,他希望政府能制定更有利于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政策,加强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放宽企业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条件,对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项目提供资本性融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IMF前副总裁朱民也建议,中国制造业应在价值链上进行升级,而数字化是提升制造业的关键。

2022 年,中国公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速数字经济的时间表: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将如何深刻影响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塑造全球数字竞争的格局和准则?

数字中国新蓝图

“中国的数字化在很多国家是不能想象的。”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表示。

观察也印证在数据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如何理解数字经济规模占GDP四成,这是否意味着“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已经完成?

在“数字中国新蓝图”分论坛上,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朱虹解释道,中国使用的数字经济是广义上的概念,包含了两部分,一个是数字产业化,即数字经济的狭义概念,也是“十四五”规划中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如软件、计算机信息制造、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另一个是产业数字化,即数字行业对传统产业赋能而提升生产效率的部分。

“数字中国新蓝图”分论坛现场图片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公众号在数字赋能制造业上,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余锋分享了20年前在苏州建设“数字化”工厂的故事。20年前的数字化工厂指的是生产技术上的先进,但在运营管理上仍属传统工厂。对工厂不断导入数字化后,没有增加工人和厂房的情况下,工厂产能增长了四倍。余锋说:“数字化的应用很多,比如产线上出了问题,以前是层层上报,报得快一点,1个小时解决了,慢一点,两天都不能解决。但通过数字化就很简单,常见问题会自动分析解决,几分钟没人处理就会自动上报。”

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不充分。自2018年起,埃森哲与工信部每年联合发布《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朱虹说在调研中发现,和全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局部数字化做得不错,但整体“拉通”程度低,即研产供销拉在一起、人财物拉在一起,从生产、数据、运营和技术各个层面全方位拉通,建立起全视角和全局性思维。在这方面,全球企业有近七成已经实现,中国企业只有两成。

朱民对ChatGPT出现后,制造业的数字化想象更为深远。他从消费端去看待改变,“ChatGPT 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数字经济的理解,一个 APP 取代一切的时代正在到来。”

以电商为例,在AI时代,数字技术除了提供搜索信息之外,还能够直接帮人类做决定,这将改变零售的数字化过程。朱民说:“这是对人性理解的根本改变,因为AIGC不是了解你想要什么,而是在想办法理解你可能想要什么,来给你推送商品。”

光之树科技创始人与CEO张佳辰描绘了驱动未来数字经济的三大趋势:首先,是对过去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重新修补与思考,如在法律法规上对隐私数据安全等问题监管;第二,效率进一步提升,不论是AI大模型还是企业数字转型中的数据打通,都会再次带来效率的提升,人的工作也会进一步分工分层;第三,新技术带来的新知识与新空间,尤其是量子计算、长寿科技与太空探索等技术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之外,也需着眼于当下。在大国博弈可能升级的当下,中美在科技研究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陈黎明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数和论文的发表量都已超过美国,位列全球第一。技术在应用方面表现不错,但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仍待加强。朱民也表示,虽然中国论文发表得多,但被高频引用还是不够。在模型方面,美国的模型更多是横向的,而中国的更多的是垂直应用型的。

同时,当AIGC的到来,也再次更新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朱民认为,不同于5G、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未来的数字新基础设施将围绕算力、数据、云等展开。

中国经济将迎来强劲反弹?

在为期三天的达沃斯论坛,最后一日一场名为“中国经济是否会强劲反弹?”的分论坛座无虚席,吸引了多国各国领袖与精英入场观看,等待答案。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表示,强劲反弹有点不切实际。我们不能忽视多年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大量的公共部门资源被消耗,“中国需要一些时间从疫情中复苏”。

朱民表示,中国消费已经反弹,但没有预期的那么大;房市也有反弹,但也不是强劲反弹,而且当前房地产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必须进行结构性的改变,从房地产、贸易到制造业,中国必须寻找长期的增长引擎。

美国智库欧亚集团主席Clifford Kupchan认为,从目前形势看,中国经济反弹一定会出现。但作为出口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近年来,全球经贸出现不利局面会对中国造成影响。

作为与会嘉宾中的民营企业代表,Avant Meats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陈解颐已经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她表示:“现在我们不知道要去哪里找国际投资人,我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世界的现状让我们都成为战略家。”同时,她认为,中国经济的反弹对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的国内外环境,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是供应链竞争力弱、融资估值难、人力资源分歧等多种困境。

“中国经济将迎来强劲反弹?”分论坛现场图片来自世界经济论坛公众号“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有很大潜力,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未来不会是一路坦途。”陈黎明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表示,中国还面临着短中长期的不同挑战。短期内,除了中美关系外,中国还面临借贷不足、消费信心不足、投资不足、政策透明性有待提高等问题。中长期看,摆在中国面前的有人口出生率不足、老龄化、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等一系列问题。

陈黎明呼吁中美之间应尽快化解政治、经济方面的矛盾,肩负起大国的责任。他表示“脱钩”、“去全球化”是不现实的,会使得整个世界的效率大幅下降。“脱钩”会让技术标准都不一样,分阵营。“就好像世界各地的插头标准不同,出去旅游要带好多种插头。”他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

下一篇: 中国市场化机构财经媒体未来怎么走?这篇重磅报告说全了!|每日讯息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